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市场分析 » 正文

当前山东省肉鸡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王建民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畜牧兽医管理站

      来源:《肉类产业资讯》    2020年第7期
 
内容摘要:当前肉鸡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外界环境看,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乡村振兴战略正深入布局、新旧动能转换如火如荼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攻关夺隘的关键期;我国经济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高质量发展是大势和方向,这些都与肉鸡产业具有一定关联性。
  当前肉鸡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外界环境看,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乡村振兴战略正深入布局、新旧动能转换如火如荼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攻关夺隘的关键期;我国经济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高质量发展是大势和方向,这些都与肉鸡产业具有一定关联性。从产业内部看,存在种源不足,供应链上下游利润不均衡,全产业链运行效率、产业盈利能力偏低,供需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等问题。整体看,产业大而不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对当前肉鸡产业发展形势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肉鸡产业在政策、科技、市场、资本等因素作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产业配套体系全,但种质创新不充分。山东省肉鸡产业多年来一直引领着国内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种禽经营、商品饲养、投入品种供给、设施装备研制、专业化服务等体系较为齐全,有全国最大的祖代肉鸡场,饲料产量居全国首位,畜牧业装备市场布局全国,且畜牧装备出口量全国第一,专业防疫队、专业抓鸡队发展迅猛,在合作经营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据统计,山东省肉鸡合作经营比重达70%以上。但山东省肉鸡饲养主体是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引种,种质创新滞后,几乎没有自给能力,制约着肉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比如2019年上半年,商品鸡苗价格高企、曾达10.5元/只,鸡苗成本甚至超过了一直以来占养殖环节绝对地位的饲料成本投入(通常饲料成本占60%~70%),挤占了产业链各环节绝大部分利润空间。
  2.产品供给能力强,但消费引导不充分。山东省是全国肉鸡养殖大省。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省肉鸡出栏16.48亿只,鸡肉产量232.8万吨,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鸡肉出口更是占到全国一半以上。但消费引导滞后、市场培育不足,鸡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仅占22%左右,对“鸡肉”科普宣传不足,不少人依然对肉鸡存在误解,不敢吃鸡、不放心吃鸡,肉鸡被妖魔化的影子还未完全消退;对鸡肉多元化消费方式推广不足,许多人不知道怎么“吃鸡好”,更不知道怎么“吃好鸡”。特别是白羽肉鸡作为引进品种,本身就是针对西方人的需求而培育的,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口”“胃”需求有一定差距,怎样让白羽肉鸡更适合中国人吃?非常值得探索研究。应该说目前我们这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同时,在鸡产品开发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生产水平高,但效益提升不充分。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肉鸡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养殖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比如给设备设置一定参数之后,喂料、饮水、清粪、环境控制等环节可由设备自动完成,一人可饲养4万~5万只肉鸡;肉鸡笼养38~40天即可出栏,料肉比已降低到1.5∶1以下;地面平养料肉比也达到1.6∶1以下。但效益提升慢,产业利润依然较低。从种苗供应到屠宰加工,近几年利润维持在6~8元,且利润分配不均衡。比如2019年上半年,单只鸡苗价格曾突破10元,种苗生产环节利润高,屠宰环节却几近亏损,之后虽然鸡苗价格大幅下降,但由于毛鸡价格下滑,饲养环节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从上半年整体效益看,商品肉鸡养殖环节盈利状况不容乐观。
  4.市场容量空间大,但供给支撑不充分。从世界肉类消费看,美国鸡肉消费占肉类总消费量的42%,人均年消费量46千克以上,日本鸡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47%,人均年消费量在40千克以上,而中国人均年鸡肉消费量仅为10千克,只占肉类总消费量的21%,应该说我们鸡肉消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以白羽肉鸡为主导的肉鸡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从业者普遍追求低成本投入和料肉比,不断挑战鸡只的生长极限,这会带来鸡只抵抗力下降、肉质下降乃至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
  我们的鸡肉品质还不能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而国外白羽肉鸡已经在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并非一味追求生长速度和料肉比。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白羽肉鸡饲养56天、80天出栏。如果我们的白羽肉鸡产业再这样发展下去,市场容量拓展和产业效益提升都会遇到瓶颈。
  二、对今后肉鸡产业发展的建议
  基于当前肉鸡产业发展形势,应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路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加快自主育种进程。充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加快自主培育新品种。国内圣农敢为人先,积极开展白羽肉鸡育种,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能满足公司自给;峪口在白羽肉鸡育种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山东省在育种工作也有了起色。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在这方面积极投入、大胆创新、谋求突破。
  山东省首创817制种模式,该模式由于制种成本低、制种方式灵活、制种效率高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育种公司所借鉴,有的已通过新品种审定并产业化上市,下一步应在制种规范性和制种质量上进一步提升。对于黄羽肉鸡育种,山东省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种质资源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应该加快推进。通过自主育种,减少种源的对外依赖性,夯实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种源支撑。
  2.加快从业结构调整。当前肉鸡产业从业结构良莠不齐,低端落后产能还不同程度存在,粗放型生产方式还占有一定比重,调整优化从业结构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通过执行落实《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发挥市场竞争作用等手段,将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及生产水平和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薄弱的产能逐步关停或转产,为高端、高效产能腾出更多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另一方面,通过规划设计、政策引导等,提高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比重,推动优势产能做大做强。此外,积极调整饲养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资源禀赋,合理设计白羽肉鸡、817及黄羽肉鸡的生产结构。
  3.加快经营主体培育。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创新性、最具活力的要素,经营主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质量,要把培育经营主体作为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大力培育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从业主体,加大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强化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市场拓展、智能应用等指导培训。引导畜牧业专业服务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等创办领办家庭牧场、农民合作社和养殖企业。加快培育畜牧业技术推广、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优质饲料生产供应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4.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强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模式的普及推广,逐步改变粗放、低效的生产模式。坚持内涵式发展,引导企业转变规模扩张、数量为王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提高全产业链运行质量上下功夫。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绿色生产水平,在优化种养配套、促进种养主体衔接基础上,推广应用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资源化利用的生产模式和技术工艺。积极融入信息化要素,推进信息化要素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设施装备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畜牧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交易全过程,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5.提高供给产出质量。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研究市场、细分市场,通过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促进供需对接,通过高质量的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能。要通过饲养品种改良、饲养模式改进、饲料配方改善等措施提高产品质量,龙头企业特别是全产业链经营的龙头企业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要加快品牌经营,一味靠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益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肉鸡料肉比已突破1.5∶1,已经接近鸡生命潜能的极限,想进一步突破难度很大。毕竟,鸡作为一个生命体有其生命规律,规律不可违,否则我们会受到规律的报复,但是提高产品质量、靠品牌经营创造价值的空间要大得多。今后更要重视通过提质量、塑品牌来提高肉鸡产业综合效益。另外,当前动物福利问题越来越受养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注,这恐怕也会成为今后提升产业潜能的路径和方向之一。
  6.科学引导鸡肉消费。肉鸡产业作为提供食品的产业,消费是终端环节,消费旺盛才能保证产业有强劲的发展动力,而消费也是需要引导的。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应积极宣传畜牧业和畜禽产品正面形象,普及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和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生产、加工过程的透明度,提高消费者对鸡产品质量的信任和消费信心。
  要结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特点,加大鸡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鸡肉消费。比如山东民和公司倡导的“洋鸡的中国化吃法”,就是在白羽肉鸡产品开发中兼顾中国人消费习惯的生动体现。完善畜产品质量分级和营销体系,对质量高、信誉好的企业及产品重点推介,着力培育优质产品能优价、品牌产品能溢价、劣质产品无下家的良好消费市场。同时,加大市场监督管理力度,疏堵结合,逐步破除市场鱼龙混杂、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
  7.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强化政策支撑。深入推进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支持畜牧业规模化养殖试点,探索采用信贷担保、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畜牧业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等制度,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以及推广机构,搭建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平台。围绕良种繁育、高效养殖、疫病防控、产品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与设施装备研发联合攻关,尽快突破关键领域的技术瓶颈。推进“互联网+”与产业经营实体结合,运用大数据、云存储等手段,加快肉鸡产业智慧化进程。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免责与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编辑的内容,版权由原作者或资料提供方所拥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回应或删除相关内容并致歉!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info@mpmpc.org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