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管理市场 » 正文

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

      来源:《肉类产业资讯》    2020年第7期
 
内容摘要:  前言  肉类加工企业是肉类产品稳产保供的中坚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广大屠宰加工企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前言
  肉类加工企业是肉类产品稳产保供的中坚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广大屠宰加工企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围绕大局主动履责,敢于担当,齐心协力,加快了开工复产工作,以切实解决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特殊时期生活需求。为支持肉类加工企业平稳有序开工复产,确保肉类产品有效供应与质量安全,保障企业员工身心健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国肉类协会联合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大学四川肉类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力量,分别制定了《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第一版和第二版。
  《指南》自2020年2月9日正式发布以来,对指导全国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制定相应的防疫措施提供了有效借鉴。随着疫情防控新进展与防疫经验的积累,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和业内专家对《指南》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编制组根据收集的意见,并针对疫情发展新态势,对前两版《指南》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推出《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与前两版比较,第三版《指南》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其中重点对作业人员在近距离频繁接触动物性原料时可能存在的人--物--人病毒传播途径,产品的贮藏、运输与销售等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性要求。
  本《指南》还将随疫情防控进展与防控经验积累持续更新。
  第一部分 新冠病毒危害与《指南》实施原则
  1. 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危害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是一类自然界广泛存在,有包膜的正向单链RNA病毒的统称,可导致呼吸道、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等疾病。从形态学上看冠状病毒是一个球形物,表面垂直伸出很多钉子样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三聚体,病毒依靠刺突蛋白三聚体识别宿主细胞,因其形似“皇冠”而得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大部分以发热、乏力、干咳、气促胸闷为主要表现,肺部感染是重要症状。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就当前疫情发展过程及形势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仅传染性极强,传播方式多样、途径复杂,而且潜伏期长,轻症转重症过程急速,多靶位攻击损伤人的器官和系统,对大众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2020年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不变。
  2. 畜禽屠宰加工企业防疫的重要性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严重的危害性和当前疫情极度严峻的发展形势,全国各地都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以快速坚决遏制疫情蔓延。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肉类生产加工企业,作为民生经济的基本保障,在此关键时期必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恢复生产,开足马力,为市场提供数量充足、优质安全的营养健康食品,为稳定社会担负起神圣职责。
  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在原料采购、屠宰分割、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实物交接过程和人员来往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中操作机器设备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病毒传播风险。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繁杂,加工过程废弃物负载较重,导致企业的疫情防控难度尤其艰巨和严峻。在此疫情防控战的关键时期,各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在严格执行相关卫生规范的同时,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防控策略,科学合理制定、有效精准执行防控实施细则,确保企业员工身心健康和肉类产品质量安全。
  3. 《指南》适用范围与实施原则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肉类加工及相关企业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确保《指南》的有效实施,企业在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畜禽屠宰加工卫生规范》(GB 26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制品生产卫生规范(GB 20941-2016)、肉和肉制品经营卫生规范(GB 20799-2016)和其他相关卫生规范的同时,还可参照《指南》为指导制定和实施防控实施细则,采取更加有力的防控手段。
  《指南》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是联防联控,责任到人。企业所有部门全体员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积极协作,做好个人防护,检查部门工作,不给其他人、其他部门增加传播风险。第二是界面清晰,点面结合。不同车间划分界限,减少见面;不同班组减少交流,加大空间;不同部门专人联络,多用电讯。第三是监测疑似,快速上报。发现疑似迅速隔离,就地消毒,第一时间上报处置。
  企业须构建以法人为第一负责人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成立应对疫情进行强有力防控的工作组。工作组根据《指南》关键点和实施细则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定岗定职,并建立健全各项疫情防控应急措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保障,及时购入应急物品、消杀用品、防护物等必需物资,做好突发情况应对准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同时要与国家、省市及本地区相关防疫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时时关注疫情变化,对企业情况进行跟踪报告,确保生产有序、安全开展。
  第二部分 关键控制点及防控指南
  上篇:人员及厂区卫生篇
  关键点1:人员卫生
  防控指南:
  企业要提前做好复工防疫准备各项工作,返岗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排查工作,主动到企业人事部、企业所在社区指定地点登记备案,如实填写近期活动行程和身体健康状况,提交健康证明,14天内有湖北等疫情核心地区旅居接触史的人员应主动落实隔离措施。
  员工上班前须在家自行进行测温(体温检测超过37.2℃的人员,必须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上班时员工须稍提前一定时间(有通勤班车的提前发车),以便到厂后进行测温、记录等,各部门负责人更需提前到岗并实施开工前监督检查工作。
  员工进出厂时要接受专业工作人员测温,检查有无发热等症状。体温检测超过37.0℃的人员,在“体温检测记录表”进行记录跟踪,同时进行二次检测,超过37.2℃的人员立即安排休假,就医。
  员工应主动做好健康自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立即汇报、登记,并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员工上班及上下班途中必须佩戴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通勤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是抵御新型冠状病毒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具体方法详见《口罩的选择与正确佩戴》(附件1)。企业须为职工配备防护口罩并指导如何正确使用,员工上下班、进入车间/库房和外出公共场合时必须戴口罩,且根据情况选择和定期更换口罩,使用过的口罩应放入口罩回收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未佩戴口罩的职工禁止进入厂区人群和工作岗位。
  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咳嗽打喷嚏(以手臂遮口)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后、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动物或处理粪便后均需要在流水下进行彻底清洗。厂区内各卫生间投放足量洗手皂、洗手液、75%酒精或专业手部消毒液,满足员工使用。
  洗手时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务必将其中的污垢去除,每次40~60秒,洗手完成后将水龙头开关清洗一遍。推荐使用标准“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具体操作详见《正确的洗手方法》(附件2)。洗手后应用75%酒精或专业手部消毒液进行消毒。
  人员在进车间前、接触原材料和食品前一定要用洗手液搓洗双手并消毒。接触食品的操作者工作过程中,需要至少每小时消毒一次。关于本指南涉及的消毒液及其配制方法详见《常用消毒液及其配置和使用》(附件3)。
  工作服穿戴应完全覆盖除双手和脸部的身体其他各个部位;工作服、围裙、套袖等需要每天清洗消毒并烘干,具体规范操作详见《工作服的清洗方法》(附件4);一次性手套使用前应消毒。进入生产区必须换上工作鞋并踩稳消毒垫(或消毒池)30秒以上,工作鞋按规定定时清洗和消毒。
  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卫生,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员工着装禁止穿着毛领、毛袖外露的服饰,以防异物混入或病菌藏匿。
  不同车间包括畜禽接收与候宰间、屠宰车间、副产品车间、分割车间、包装车间、冷藏库的员工不应进入其他车间,不应近距离面对面与其他车间人员交谈与接触。各车间生产管理信息沟通应由专人专岗负责。
  作业过程需要频繁触碰畜禽组织原料与废弃物的岗位员工,包括检疫检验人员、胴体分割工、胴体排酸间冷却间操作工、副产品加工工、生鲜肉包装工、精深加工的原料解冻人员、肠馅手工灌装打结人员、班后清洗消毒人员、废弃物处置人员等应全程佩戴口罩与手套。
  企业的现场会议应尽可能减少,代之以视频会议等,各种指令、通知的下达等也最好通过电脑、手机等进行,减少病毒通过人--人传播的可能。
  员工休息区内有员工饮水用具放置区的一律取消,员工需将个人饮水用具放置到更衣箱内,饮水后需立即离开更衣室。
  结束岗位工作后需要洗手消毒。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等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住家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当工厂周边出现集中爆发疫情而工厂仍需生产时,须进行封闭式管理,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出入工厂,特殊情况应得到工厂负责人及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的批准。企业住宿员工尽量避免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时,需到宿舍服务室进行登记报备,填写外出事由、地点、接触人员、往返路线等详细信息。员工集体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人均不少于2.5平方米。
  所有外来人员进厂前应在门卫登记并体温测量,体温超过37.2℃的人员不得进入,14天内来自或接触过疫情高发地区的人员不得进入。批准的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后应全程佩戴口罩,进厂时手部应清洗消毒,有条件企业可建雾化消毒通道。
  外来人员需在指定区域完成来访任务,未得到企业批准不得进入车间、库房及其相关区域。特殊情况(设备维修、卫生保洁)应得到企业负责人批准,且进入前须着“参观服”并经过双手与鞋底的消毒。
  关键点2:厂区卫生
  防控指南:
  企业应根据防疫要求调整人员和车辆进入通道,步行、自驾或乘坐通勤班车的通勤员工全部由统一的门岗进入,有与宿舍相通的门岗应关闭停用。乘车员工由工作人员上车实施测温后方可下车,步行、自驾通勤人员进入后统一到中心门岗进行体温检测后进入。
  住宿员工回到宿舍时,需要由宿舍门岗测温登记后方可进入。住宿员工上班前,需在宿舍内实施测温并记录后,直通进入生产区域。
  企业内公共区域、会议室、宿舍、车辆全部实施消毒处理(1次/4小时),严禁外来车辆进入厂区。
  每日对厂区地面进行清扫,清理杂物;对地面、墙面的孔洞、下水地漏等进行检查,及时封堵或加装隔离挡板,防止虫鼠害。发现厂区积水应立即清除,保证下水管路畅通。
  生产区至废弃物暂存区域至生活区至卫生间,所有进出口均需设置鞋底消毒设施,并由专人管理,每4小时更换一次消毒液。
  垃圾/下角料存放处等应远离生产生活区,通常25米以上,不应暴露在室外,不得对其他区域造成污染。污水处理站周边应保持干净卫生,防止气味、淤泥等对其他区域造成污染。厂区环境内不应存留任何裸露的畜禽动物组织。
  特别要关注周边是否存在潜在污染源,如随意(或无意)外排的污染物等。若出现病死畜禽等疫情时,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对周边进行处置和消毒。
  至少每周对厂区及厂外周边进行消毒液喷洒消毒,有条件的可定期用无人机携带消毒杀菌药液,对厂房屋面、地面、污水(废弃物)处置区域、厂区树木、草地以及厂区周边500米防护距离进行航化作业。
  人员进行室外消毒时,应采用二氧化氯、苯扎溴铵+漂白粉,或者火碱进行消毒液配制和使用,具体操作详见《常用消毒液及其配置和使用》(附件3)。
  关键点3:生活及办公区卫生
  防控指南:
  每日对生活和办公区的进出员工车辆进行登记,尽量减少车辆流动。对进入车辆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外来车辆严禁进入。
  每日对每个办公室进行地面清扫,至少每三天进行桌面、柜面、地面消毒(84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
  内部电梯操作及使用人员,需全部戴手套进行电梯开关操作(电梯开关按钮定期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1次/2小时)。
  公用电话、复印打印机、鼠标文具、手机等每天用75%酒精擦拭。企业内禁止用酒精喷洒方式进行消毒,如需用酒精消毒,应用抹布粘酒精后擦拭。
  办公区洗手间地面、马桶或坐便每日应至少清洁和消毒三次,可使用75%酒精或有效氯浓度500ppm消毒液,消毒时,清洁消毒人员应做好卫生防护(口罩、手套、帽子等)。
  企业内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对口罩回收箱实施定时消毒(1次/4小时),每天回收全部按照医疗垃圾实施处理,员工需将佩戴过口罩弃至专用回收箱内。
  在防疫非常时期,为防止交叉感染应停用考勤指纹机等需要接触的设施;停止使用企业内的商品自动贩卖机;关闭所有的室内吸烟点。
  办公室至少每半日开窗(或开排气扇换气)通风30分钟以上,若使用中央空调或新风系统换气,应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并对其过滤网应每月至少更换或清洗消毒一次。
  每日对每个办公室进行地面清洁(建议使用带消毒功能的清洁剂)。垃圾桶应加盖并每日清除。
  班车使用前后应消毒,包括车厢内及扶手座椅。
  员工宿舍每天需至少两次集中消毒。
  关键点4:食堂卫生
  防控指南:
  食堂各类食材应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无腐烂变质发霉情况。应专人专岗负责购买食材,肉类、水产、蔬菜、水果分别独立盛装、严格分开,并记录日期、采购场所、联系人等相关追溯信息。食材的购买需提前,至少放置2小时后使用。
  严禁生食和熟食混放混用;避免肉类、水产生食;尽可能不供应凉拌或生菜。每日应留有食谱记录,每餐餐食留样至少24小时。
  企业食堂后厨和就餐场所每次使用前应清洁和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操作间和就餐区要早、中、晚用过氧乙酸三次消毒;地面每天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
  就餐期间避免扎堆,不要大声喧哗,人员之间相隔1米以上距离,就餐过程中,禁止对面就座用餐。
  同一时间就餐人员太多时,应采取限流或其他措施,例如对食堂供餐时间进行调控,延长供餐时间,错时分区。
  食堂供餐时,建议取消设置有公共区域使用物品(如自助主食添加区、调味区等)由食堂专人提供。
  食堂供餐时,加强循环用餐具清洁消毒,不具备消毒条件使用一次性餐具;建议员工自备餐具,使用后的餐具应立即清洁并高温或使用消毒液消毒。
  禁止员工将食品携带到公司内,禁止在公共休息区用餐和聚集。
  下篇:屠宰加工与贮运销售篇
  关键点5:原辅料及相关物料卫生
  防控指南:
  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的卫生标准或规定,供应商必须提供相关证件并备案(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进口食品许可证),进口食品的验证必须查验省市级进口岸或当地卫生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对国家有检疫要求的食品查验其检疫合格证明的有效性。
  肉、禽类原料要采用来自非疫区的健康畜禽,采购时必须向销售方索取《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水产品类原料必须采用新鲜度高的原料,具有肉质紧密,有弹性,无异味等特点,不得采购变质及被有害物质污染的水产类原料。
  蔬果等植物类辅料采购需满足新鲜、成熟适度、无病虫害、无腐烂、无农药残留。
  干制原料应查看外观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及生产许可证等内容。采购原料应干燥、无霉变、无虫蛀,且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所有原辅料及相关物资进出必须在设置的特定的专用通道和检疫区,购入的非生产性消耗品及快递物品全部进行消毒处理(1次/每件),是否接受快递投放需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按当地及公司相关规定执行。由外部进入公司的物资,集中专区放置;使用时,外包装仔细拆除,收集,专人处置。
  原辅料的验收时,首先保证验收区的清洁卫生,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同时检查所有购入的原、辅材料是否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没有则拒绝验收。来自新冠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动物性原辅料建议抽样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使用时,外包装仔细拆除,收集,专人处置通过验收的原辅料应尽快入库。
  各类辅料及物料在进入加工区域时应对外包装进行清洁消毒,如酒精擦拭、紫外灯照射等。
  原料的贮运应符合产品明示要求或产品实际需要的条件要求。盛放原料的容器和运输工具的材料和结构要坚固、无毒、易清洗。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不同种类原料宜分库或分类分区储存,确保原料不被交叉污染,不发生腐败变质,不影响后续加工。运输冻肉、禽、水产等原料应使用冷藏或保温车,厢体温度需满足相应标准。保鲜用冰的水质应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关键点6:屠宰、分割与副产品加工卫生
  防控指南:
  严把进入待宰圈畜禽的检疫关,接收的活畜禽及水产动物必须是来自无疫区的健康动物。在未卸下车船之前查验是否有非疫区证明、车辆运输消毒证明、产地检验合格证以及农兽药检测报告,证明要相符且有效。
  畜禽动物必须是精神状态良好、皮毛有光泽、无病理临床症状。水产动物必须是体型、体色、体表粘液正常,无明显外伤,活动性良好。检验人员采用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进行临床健康状况等宰前检查。
  对有异常情况发生的畜禽应隔离观察,测量体温,并作进一步的检查,必要时按照要求抽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对判定为不适宜正常屠宰的畜禽,应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对离群独游、体表有伤、体色不正常水产品,及时进行隔离暂养。一旦发现病死畜禽和水产品,应及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处置,并做好死亡动物滞留场地的清洁消毒。宰前动物检查信息及可能出现的疫情情况应公开透明,及时反馈给养殖场和宰后检查等相关人员和部门。
  屠宰前对畜禽进行有效的淋浴净体去除体表污染,水产品进行体表清洗,减少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肉品污染的重要环节。刺杀所用刀具应经过82℃的热水消毒,或使用一定时间后进行更换,特别是放血后的屠体一定要用喷淋水或消毒机冲洗,洗净其血污、粪便和其他污物等,尽量减少微生物进入下一工序。
  开膛操作尽量避免刺破内脏,一旦内脏破损,必须立即将污物清除掉,及时用水冲洗干净,消毒工具、人员的手臂等,以防止交叉污染而影响肉品的卫生质量。
  待宰圈在下班前必须彻底打扫干净,不留死角,不得有垃圾、粪便、暂养过的池水存在。每日对待宰圈,使用工具、装具、场地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病毒传染。待宰圈与活畜禽收购管理人员的工作服必须每日清洗消毒。工作时间做到工具、装具,场地干净整洁。
  宰后胴体排酸间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得长时间敞开与外界直接空气接触,只允许进出库或者质检部门人员测量胴体和库温方可短时间进出,使用完毕后立即关闭库门。
  胴体在进出排酸库前后,应及时用高压水枪把地面冲洗干净。排酸库每间隔一段时间对地面进行喷水,宜保持库房的湿度不低于90%,排酸库中挂肉设备每次使用之前必须清洗消毒。
  屠宰分割各生产线岗位空间设置密度适当加大。在保证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屠宰线与分割线适当降低运行速度,加大员工之间距离,确保员工之间距离达到1米以上。
  畜禽副产品加工车间应安排专人专岗使用专门工具收集处置消化道内容物与动物组织废弃物。
  屠宰、分割、副产品加工车间内全部结束生产活动,生产人员全部离开车间后,方可开始进行清洗消毒作业。使用高压水枪对地面及设备上的污物进行冲洗,并使用泡沫清洗剂冲洗设备及地面。车间及其地面的卫生消毒,按照《常用消毒液及其配制和使用》(附件3)要求进行。
 
  主编单位:
  中国肉类协会
  成都大学四川肉类产业技术研究院/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科尔沁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高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大庄园集团、江苏益客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华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龙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


 
  【未完待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免责与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编辑的内容,版权由原作者或资料提供方所拥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回应或删除相关内容并致歉!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info@mpmpc.org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27579